在我国经济版图中,民营经济早已不是“配角”,而是实打实的主力军——从保就业、促创新,到活跃市场、贡献税收,它们以极强的韧性和爆发力,持续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。
说到就业,民企绝对是“压舱石”。超过80%的城镇劳动就业靠的是民营企业,从沿街小店到高科技园区,它们提供了无数岗位,撑起了千家万户的生计,更稳稳托住了社会大局。而在科技创新这条赛道上,民企同样“能打”。尤其是互联网行业,凭借灵敏的嗅觉和敢闯敢试的劲儿,在大数据、AI、电商等领域不断突破,不仅抢占了数字经济的风口,也倒逼传统行业加速转型。
但民企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。比如一些行业仍然“玻璃门”重重,民企想进进不去;融资难、融资贵更是老难题,尤其对中小企业,扩产、研发常常“钱不够用”;再加上经济下行、外部环境多变,抗风险能力弱的短板也更加明显。
好消息是,政策端正在持续“上新”——《民营经济促进法》2025年就要实施,这是国家第一次从法律层面明确支持民营经济,给民企一颗真正的“定心丸”。各地政府也纷纷跟进,简化审批、优化服务、拓宽融资渠道……全力帮企业轻装上阵。
当然,打铁还需自身硬。民企也要主动“升级”:敢投入创新、搞产学研合作、突破“卡脖子”技术;同时优化管理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,才能真正提升抗风险能力和竞争力。
眼下,民营经济正站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起点。有政策护航,加上企业自身争气,中国民企必将突破瓶颈、乘风破浪,成为高质量发展之路上的“新引擎”。
炒股配资app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