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言
连续两天,解放军派出一架歼轰-7“飞豹”战斗轰炸机,对日本航空自卫队一架的电子侦察机实施了强硬拦截驱离。
日方表示双方距离仅有30-60米左右,并且中方战机还挂载着两枚霹雳-5空空导弹,传递的信号冰冷而直接。
面对日方的刻意炒作和指控,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早已把话说得明明白白:
根本原因在于日本舰机屡次对中国正常军事活动进行抵近侦察,这才是造成海空安全风险的真正源头!
日方炒作
在天上晃悠的,是日本航空自卫队一架叫YS-11EB的飞机。你一看就知道它上了年纪,螺旋桨慢悠悠地转着,像个不合时宜的老古董。
展开剩余87%这飞机本是日本战后想重振民航工业的梦想,可惜梦碎了。客机卖不出去,就改成军用,专门干些偷窥的活儿。几十年来,它就像个幽灵,日复一日地在中国东海、黄海边上溜达,竖着耳朵搜集雷达和通信信号。
它明知自己又老又慢,但就是执拗,像个有偷窥癖的老头,总忍不住要到别人家窗根底下转悠。
这次,出来“迎接”它的,是中国空军的“飞豹”战斗轰炸机。
“飞豹”也不算新锐,服役快四十年了,正从壮年走向暮年。用它来对付一架螺旋桨侦察机,是不是有点大材小用?
不,这恰恰是精明的算计。对付YS-11EB这种“慢车”,你派最先进的歼-20去,反而不好受。就像让百米飞人去陪老爷爷散步,憋屈。
“飞豹”就不一样了,它“腿长油多”,有的是耐心陪着你耗,直到把你耗得没油返航。而且它低速飞行性能极好,跟着螺旋桨飞机一点不费劲。
这就像一个不请自来的小偷在家门口鬼鬼祟祟,你没必要让家里最厉害的拳击手出马,派个身强力壮的老门卫就够了。既能把他盯死,又不至于把事情闹大。
一个老兵对另一个老兵的“劝退”,专业,且恰到好处。
中方战机的反应
距离,是空中交锋最直白的语言。
几年前,我们说“逼近50公里”,那还算是远距离的警告,像隔着一条街喊话。现在,“飞豹”直接把距离压缩到30米。
30米是什么概念?你几乎能看清对方飞行员的眼神,能数清他机身上的铆钉。两架高速飞行的飞机的气流会相互干扰,稍有不慎就是机毁人亡。
这不是莽撞,更不是冒险。用中国国防部的话说,就是“你靠得太近了,我才离你这么近”。这是对日本侦察机越来越频繁、越来越深入的挑衅,做出的最精准、最强硬的回应。
这种极限贴防,像是在空中划下了一道无形的墙,传递的信息再清晰不过:你过界了,立刻滚开!
敢这么做,靠的是飞行员顶级的技术、过硬的心理和日复一日的严苛训练。能在几十米的距离上长时间稳定伴飞,这本身就是一种实力展示,一种高度自信的宣言。
这种无声的压迫感,远比任何外交抗议都来得直接。
当日本防卫省公布的照片里,出现“飞豹”翼下那两枚霹雳-5空空导弹时,这场空中对峙的性质就彻底变了。
霹雳-5虽然是一款老式格斗弹,但在这么近的距离上,对付一架慢吞吞、毫无还手之力的侦察机,简直是绰绰有余。
挂着实弹升空执行拦截任务,这本身就是一种无需言说的警告。潜台词很清楚:我不是来陪你观光的,我机翼下的家伙也不是装饰品。你的行为已经对我的安全构成威胁,如果继续挑衅,后果自负。
这枚导弹,就是悬在YS-11EB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。
它威慑的不仅是那架日本侦察机里的几名机组人员,更是向东京的决策者,以及他们背后的域外盟友,传递了一个冰冷的信号:
中国捍卫主权的决心,不是一句空话。我们的行动是专业的,但我们的手段,是随时可以动用的。
这种“亮剑”,比一万句外交辞令都更有穿透力。它在用行动告诉全世界,中国正在为这片空域,重新划定规则和底线。
东海上的这一次次交锋,只是西太平洋力量格局天翻地覆变化的冰山一角。日本总喜欢在国际上扮演“受害者”,大肆渲染“中国威胁”,炒作“异常接近”,却总是有意无意地回避一个根本问题:
是谁的军机,常年远离本土,跑到别人家门口进行高强度的抵近侦察?谁才是地区安全风险的真正制造者?
明知实力早已今非昔比,为什么日本还要如此执着地扮演“急先锋”的角色?背后,是复杂的算计和无奈。
在美国的“印太战略”棋盘上,日本被推到了对抗中国的最前沿,它需要不断制造摩擦来向“老板”证明自己的价值。
同时,日本国内的一些政客,也需要不断煽动“中国威胁论”,甚至抛出“2025年中日必有一战”之类的荒唐言论,来骗取选票,实现自己的政治野心。
可惜,时代变了。日本航空自卫队引以为傲的F-15J机队,在中国海空军庞大的三代半战机和越来越多的歼-20隐身战机面前,早已力不从心。
更具决定性的是,中国的双航母编队已经可以常态化地进入太平洋深处。当“山东舰”的歼-15舰载机出现在硫磺岛附近空域时,整个日本列岛的核心地带,都已被纳入作战半径。
这种力量的存在,本身就是对旧格局的颠覆。日本方面对“战机异常接近”的担忧,其实解决起来异常简单:
管好你自己的飞机,别再打着各种幌子,跑到别人家门口刺探情报。
广袤的太平洋,容得下所有国家。但如果有人非要玩火,非要当遏制别人的棋子,不断试探底线,那等待他的,必然是更强硬的回应。
中国那句老话,“敬酒不吃吃罚酒”,此刻听来,格外应景。
结语
罚酒的滋味,恐怕比想象中要苦涩得多。
未来是和平共处,还是擦枪走火,选择权,其实在那些执拗的“偷窥者”自己手里。而中国的“飞豹”,已经用翼下的导弹,划清了这条线。
信息源:《日媒炒作“一架中国战机‘异常接近’一架日本军机”,中方此前已表态》——环球时报。
信息源:《日媒炒作“一架中国战机‘异常接近’一架日本军机”,中方此前已表态》——环球时报。
发布于:广东省炒股配资app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